干部考核,作为干部管理体系中的关键枢纽,犹如一面镜子,精准映照干部的德才表现与工作成效,深刻影响着干部队伍的活力与战斗力。要发挥干部考核这根 “指挥棒” 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共同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激昂奋进乐章。
校准考核 “刻度”,让考核指标 “立起来”。干部考核指标如同衡量干部工作的 “标尺”,其精准性直接影响考核的效度与信度。在设置考核指标时,应紧扣中心工作与岗位职责,避免 “一刀切”“一锅煮”。一方面,突出差异化。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职能任务千差万别,干部所承担的工作重点和要求也不尽相同。要通过差异化指标,精准勾勒出不同岗位干部的工作轮廓,让考核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注重全面性。既看 “显绩”,又看 “潜绩”;既关注当前工作成效,也考量长远发展规划。不仅要考核干部在推动经济发展上的成果,也要重视其在生态保护、社会稳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努力。只有如此,才能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做表面文章,真正为地方长远发展和群众福祉谋实事、出实招。
丰富考核 “维度”,让考核方式 “活起来”。单一的考核方式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要想让考核更具科学性,就需丰富考核维度,构建多元化考核体系。坚持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如同 “跟踪记录”,能够及时捕捉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了解其工作态度、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的一贯表现;定期考核则像 “阶段总结”,在特定时间段内对干部的工作进行全面梳理与评价。二者相辅相成,既能对干部的工作进行动态监测,又能进行阶段性定性。
强化考核 “力度”,让考核结果 “用起来”。考核结果的运用是干部考核的 “最后一公里”,也是考核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若考核结果束之高阁,考核就会沦为形式主义。要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紧密挂钩。对在考核中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干部,要大胆提拔使用,让有为者有位;对考核不称职、工作不力的干部,要进行组织调整,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要注重考核结果的反馈与运用。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干部本人,帮助其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同时,通过分析考核结果,总结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制定干部培养计划、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一审 蒲淼;二审 杨晓军;三审 彭银梅)
来源:鹤城融媒
作者:刘逸帆
编辑:蒲淼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热门评论
打开鹤城融媒,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