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印发了《关于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的意见》,要求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形成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乡镇(街道)权责体系。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是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的关键之举,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法治思维,理顺权责关系,编好用好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全面梳理摸底。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梳理是基础性、关键性、全局性工作,必须全面梳理归纳,摸清基础情况。乡镇(街道)和上级有关部门按照“各梳各的、暂不碰面”的原则开展“背靠背”梳理,适时归拢纳入乡镇(街道)的事项清单进行整合。各乡镇(街道)要开展全面摸底,起底乡镇(街道)的具体承办事项,反复打磨,不漏一项,充分听取乡镇(街道)干部、村(社区)负责人、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对乡镇(街道)履职事项进行梳理分析评估和归纳提炼。上级有关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工作实际,协助开展摸底排查,梳理出乡镇街道负主要责任的履职事项清单,确保清单事项无遗漏、全覆盖。
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划定权责是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的内在逻辑要求,必须依据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划分职责权限,从主责、配合、上收、下放等方面进行甄别明确,明晰权责边界,更好促进基层履职。各地各部门要坚持立足法定、依法履责,依据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划分职责权限,做到收放有据、各归其位、没有遗漏。要加强法制审查,组织法律专家对每一项履职事项进行审查,确保做到于法有据,合法合规,坚决清除那些没有法律依据和有违法规的事项,让基层干部从各种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精力狠抓工作落实。
严格论证把关。编制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必须坚持自下而上、上下联动,责权一致、责能一致,多方论证、发扬民主、凝聚共识,确保事项清单的科学性、可行性、操作性。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开展调研和梳理评估,采取“面对面”方式,组织相关部门、乡镇(街道)以及专家学者、基层代表,对履职事项清单征求意见稿进行充分研究论证,化解消除分歧,确保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编得准、立得住、行得通。要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注重反映民意、汇集民智、顺应民心,乡镇(街道)要召集征求意见会,充分听取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确保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的政策好懂、基层好用。
(一审 蒲淼;二审 杨晓军;三审 彭银梅)
来源:鹤城融媒
作者:郑春林
编辑:蒲淼
热门评论
打开鹤城融媒,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