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鹤城4月23日讯(记者 陈祖芳)现年50开外的怀化三角坪恒达酒楼老板杨修恒出生于干部家庭,从小到大,杨修恒并不认为自己有良好的家庭环境而感觉优越。上世纪70年代末,他和千千万万的战友一样,复原回乡,他进企业、搞运输、跑生意、做买卖,做事先做人,处处以一个复原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锐意进取。三十年来,从一个兵到身家数千万资产的餐饮老板,他所打造的恒达酒楼已逐渐成了怀化乃至湖南餐饮行业的一张知名品牌。
和杨修恒打个交道的朋友都知道,他落落大方,平易近人,脸上经常露出灿烂的笑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对于有血性的退伍老兵杨修恒来说,事业面临着很多选择,他进过厂,也当过负责人,这一切都没有发挥他的用武之地。那时,人们生活水平刚解决温饱,对物质文化有着更高的追求,杨修恒和爱人充分分析形势,开个小酒店,即能解决家庭的生活,又能够独立自主。杨修恒和爱人说干就干,92年初,在怀化火车站,一个叫恒达酒楼的小饭店孕育产生,由于他前期工作扎实,人脉关系好,加上物美价廉,开业的第一天就做了2000多元的生意,回到家里,仔细盘点,利润竟有800元,这800元,就是当时国家工作人员几个月的工资。初次挖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杨修恒,对餐饮更有信心,和爱人一道,苦心经营恒达酒楼,自己洗碗、刷盘子、杀鱼什么都干,出于对餐饮服务业的热爱,他边干边学边琢磨,甚至熬夜切土豆丝练刀工。这一干就是三年,工作虽然很累,但他却收获满满。
1996年初,正当杨修恒和爱人苦心经营的恒达酒楼生意十分红火的时候,杨修恒所在怀化市经委所属的怀化磷矿要求他回单位,负责怀化电石厂工作,杨修恒想,组织临危授命,可见工作的重要性,有着铁的纪律的杨修恒毅然放弃自己火车站的恒达酒楼,一心想盘活怀化电石厂,正当杨修恒甩开膀子大干的时候,电石厂开始出现新的转机。1995年底,怀化电石厂被列为怀化首批改制企业,满腔热血的杨修恒,不得不离开怀化电石厂,又产生了重操旧业的打算。怀化三角坪,是当时怀化经济、商业、交通的中心,得知政府要开发河西,修建舞水一桥的信息后,具有发展眼光的杨修恒审时度势,东凑西借100多万元,买下了现在三角坪恒达酒楼的全部房产。
湘西怀化,几千年来,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出生在沅水河畔的杨修恒,从小就和家人一起,靠吃一些山野菜的根根草草,孕育了杨修恒强壮体魄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家乡的土菜、野菜脆脆爽口,回味无穷。要想三角坪恒达新酒楼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杨修恒将酒店定位为湘菜为主,怀化当地土菜为辅,低消费,高质量的经营格局,围绕乡村美酒醉悠远,农家野菜忆当年的酒店餐饮文化,酒店一直以来勃勃生机。
百十来人的恒达酒楼,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杨修恒在酒店,处处以一名军人的身份出现,追寻细节决定成败,每天上班,杨修恒带起酒店管理人员,总是喜欢督查,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他要求,所有的物品摆放和卫生,都要按照五星级酒店管理模式,酒店处处要做到一尘不染,一丝不挂,整齐划一,并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酒店管理体系。对员工情同手足,凡事为员工所想,视员工的利益无小事,由于杨修恒爱员工如子,一些离开的员工,大部分又回到了恒达酒楼,只有这里才是员工们的家。一位下岗大姐已经跟着杨修恒工作了好多年。她说:杨总对我们就像亲人一样,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在小孩子上学时给我提前我预支工资,都待我像亲人一样,以后他店子开到哪里我就跟随到哪里。有很多员工都是跟我一样的想法。
一个懂得感恩的企业才会做大做强。在管理过程中,杨修恒时刻不忘践行感恩。不管多忙,他总会抽时间把员工父母请来,让员工为自己的父母洗洗脚、说说心里话。他说,赚钱固然重要,但让每一位员工都学会做人更重要。如今,作为拥有几千万身家的企业老总,杨修恒仍时刻不忘自己是从大山走出来的孩子,他一方面继续将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也在着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贫困的家乡。现在家乡人的观念还很落后,思想上的贫穷远大于物质上的匮乏。20年来,杨修恒先后捐资100多万元,用于家乡修路及贫困地区孩子的上学。杨修恒说:自己想在未来三年之内开展扶贫和其他的善事工作,特别是对贫困学生,让他们能安心学习,走向社会,成为有用的人才,发扬他们的特长。
“一群人、一条心、一件事、一辈子。”这是杨修恒的口号,也是他始终的坚持。谈及梦想,他说希望有一天,带领儿子能把恒达酒楼开到长沙去,开到北京去,让更多人都能吃到怀化家乡菜,通过宣传推介,把家乡的水果产业和旅游经济带动起来,也可以给待业的父老乡亲提供更多适合的就业岗位。杨修恒说,“人应该活得真实诚信。”采访间,他非常低调,没有过多的言语,然而每一句话都很诚恳。他说:“未来我不一定把事业做的多大,但我会一直坚持做一个有爱的人,只有爱才能融化矛盾,促进和谐,实现我的中国梦,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前进的路注定越走越宽。”
来源:
编辑:申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