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鹤城3月24日讯(记者 肖鹏)在鹤城区杨村乡有这样一位农民,虽然身体残疾,却立志要靠自己的努力做出一番事业,他叫彭宏贵,一位勤勤恳恳的养殖户。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过完年,彭宏贵就开始在山上忙了起来,他告诉记者:“现在吃和穿都不重要,主要是把这个事业做大做强。”彭洪贵所说的事业就是搞生态种养。
十五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小儿麻痹症让他落下了腿部残疾,经医院确诊为四级肢体残疾。意志消沉了几年后,彭宏贵在父母和亲人的劝说下,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开始自谋生路。在鹤城区残联和工商部门的帮助下,彭宏贵在家乡搞起了蜂蜜养殖,目前已拥有厂房100平米,蜂群150箱,蜂蜜月平均产量250公斤。
家乡的山水就是最好的资源,彭宏贵决定把生态农业作为发展目标。去年年底,他注册了鹤城区第二家家庭农场,立志将农场打造成生态环保、绿色无公害的高山特色种养基地。
然而就像众多创业者一样,在起步价段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彭洪贵算了一下,将养蜂场扩大到300平米,资金缺口还差6万元,而如果再开发石蛙产业,还要修建孵化池、蝌蚪池、幼蛙池,按年产量5000斤算,资金投入在20万左右,再加上租赁费用,继续开发产业已经明显力不从心。尽管创业之路十分艰辛,但彭洪贵仍然执着于自己的目标。用他的话说,只要找对了路,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来源:
编辑:申湘华